商末周初的吕尚,文献又称太公、太公望、师尚父、姜子牙等,司马迁说他“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1]1477所以一般亦谓之姜尚,为周文、武王的师傅,是周人剪商成功的关键人物。关于他的故里或“籍贯”问题,东汉以来议论纷纭,不下于六七种意见。近些年随着地方文化建设的发展,有关争议再起,几个地方纷纷召开研讨会,讨论姜尚为本地历史文化名人问题。这个现象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研究一位没有明确记载之上古历史人物的故里问题。本着“学求其是,非求异于人也”的思考,本文对姜尚故里问题试做一综合研究,欢迎时贤批评指正。
1姜尚故里研究评议
姜尚故里问题讨论,目前形成了冀州说、许州说、南阳说、日照说、淄博说、卫辉说与临泉说等几种不同意见。其中南阳说、日照说、卫辉说的文献记载稍多一些,讨论工作做得也更多一些。本文主要分析这几种意见的情况。
卫辉即河内说,开始于东汉的高诱,他在注释《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东夷之士”时说:
太公望,河内人也,于周丰镐为东,故曰东夷之士。
高诱的说法明显存在强词夺理之嫌。丰镐以东、中原之地如洛阳平原等,从未有说是东夷之地的,这里是“西邑夏”[2]之所在,华夏族的中心地区。姜尚曾在河内等地留居过,因而就说他河内之人、东夷之士,显然是通过曲解“东夷之地”而强为之说的。姜尚河内人的说法以后还见于郦道元《水经注》等著述,则又是魏晋以来传言之叠加了,是以内容也更加丰富。这以后的说法尤其是明清地方志的记载更见其多,不详述。
东汉开始,中国各地开始编辑地方性的图经与地志,讲究郡望与名人,因此各地开始罗列各种传闻资料,为名人建设庙碑以为纪念,附会名人故事故里等等。以姜尚曾经其地的“棘津”为例,清代学者程恩泽指出,历史文献记载棘津凡有七处,全都有说是姜尚曾经之地的传闻。他列举的七地分别为:一在山东诸城(今日照市),《郡国志》琅琊国西海县下引《东观书》、《博物志》等言之;一在卫辉府延津县,《水经注》记之;一在汲县,《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等述之;一在归德府永城县,南朝刘澄之言之;一在怀庆府孟县,汉末服虔等言之;一在开封府祥符县,《太平寰宇记》言之;一在直隶枣强县,《史记集解》引徐广说、刘昭等主之。七个地方都有太公望在彼卖食或困居的传说[3]462-464。而这些说法全都发生在东汉以后。近期出土的郭店楚竹书《穷达以时》也讲“吕望为藏津,守监门地,行年七十而屠牛于朝歌,兴而为天子师,遇周文王也。”,为一字,地名,但当何处,学者意见不一。多数学人释为棘,也有的通过文字学考释认为“地”当为“汲地”,认为与文献相一致[4]。或者释为“莱地”,说其地在今山东日照[5]。其实,棘津、棘地无论是在日照还是在河内,对于说明姜尚故里意义并不大,因为所有文献都明确说棘津不过是姜尚曾经之地而已。
卫辉说的另一个根据是说古本《竹书纪年》有姜尚为“魏之汲邑人”,多位论者的文章都引证这句话,但是都没有标明出处。我们知道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后来散佚了,现在流传最好的辑本是方诗铭等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6],笔者翻查该书有关部分,未见有这句话。按照《竹书纪年》的体例,似乎也不该如此记说。
姜尚为汲人、河内人(两地相近)的说法东汉以后逐渐盛行起来,该地庙宇、碑刻也很不少,至今遗存丰富。
日照说即汉琅琊郡西海(海曲)县说。根据的主要是《孟子·离娄》篇的“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说他“东夷之士”,以及《史记·齐太公世家》“东海上人”等。但是,《史记》《孟子》所说的“东海”是否就是今天日照东之黄海?这是问题的关键。最早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可能是《续汉书·郡国志》琅琊郡西海(海曲)县条刘昭的注,其中引《博物记》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博物记》一般认为即《博物志》,传为西晋张华所作。刘昭是南朝萧梁时期的人,经过他的注释,隋唐以后的地志之书说姜尚为东海之滨东吕乡的人就非常多了。山东学者王献唐在《山东古国考》中说: “太公是山东土著的姜姓,是无可疑的。”[7]王先生的讨论虽简略,但说法影响大,日照说者都引他的观点为参照,甚至当作证据。
认为吕尚为商末周初今黄海之滨日照市的人,其实问题很多。首先,这个东吕乡,在莒国之东,一般认为来自莒国,《路史·国名记》有记载:“太公乃出东吕。吕,莒也”。或者说吕是莒的初文。但吕与莒不同,先在姓氏上就有区别,《世本》说“莒,嬴姓之后”,《国语·郑语》云“曹姓邹、莒”,《路史·国名纪》载“莒,纪姓”,也有综合考证认为是己姓的[8]20,都与姜尚姜姓吕氏根本不同。其次,上古山东东部完全是夷人的天下,姜姓的吕尚何以在此避处?不可解。再次,这地方商至周代未听说有吕国存在,考古资料未发现有相关遗存,秦汉时期也没有遗闻传言,魏晋以后才有说法。姜尚即吕尚,这是大家公认的,得名于吕氏、吕国。这是最关键的。至于说太公所处之“东海”,我们下文考证,实则为当时淮河中游地区的大水泽,也称为“海”“淮海”等。 上一篇:是他让渠星大米畅销长三角记江苏省农垦米业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