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一个名不见经传、濒临倒闭的大米加工企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一跃成为江苏省农垦米业集团年产值第一、职工收入第一、品牌溢价能力第一的子公司,大米畅销长三角地区,覆盖华东多个地市的知名企业。
一个无市场、无客户、无名气的产品,借势发展,一跃成为上海市场的宠儿,成功打进上海世博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江苏名牌产品。
创造这一大米行业美谈的,就是盐城市优秀企业家、江苏农垦米业集团淮海有限公司总支部书记、总经理姜国平。
1 “好大米是种出来的,大牌支撑就必须要保证原粮供应”
淮海农场在1994年注册“渠星”商标为农产品大米品牌,因“色、香、糯”的口感,一度成为市场上受追捧的品牌。然而,2001年开启的农场土地承包改制,顿时让米业公司失去了收购稻谷的决定权,沦落到与周边射阳、兴化甚至海门等地来的数百个小商小贩“上刺刀拼价格”的地步。更没有想到的是,部分承包户盲目追求产量而不顾大米质量,这让刚刚走马上任的姜国平腹背受敌。
“优质大米必须保证原粮供应,需要在农场建立自己的粮食种植基地!”具有长远眼光的姜国平面对厂里的职工铿锵有力地说。
“同样种的是水稻,订单种植优质稻的农户收割伊始我们就会高价上门去拿,而种植其他杂粳品种不但难以销售,而价格还比优质稻每kg要少0.2元左右。再说,我们推广种植的水稻既高产又稳产,你们算算账,看看水稻种啥品种划算啊!”这是姜国平当年与农场职工交谈时经常算的一笔细账。
姜国平就是这样,一方面以高价订单种植武育粳3号等优良品种,建立优质粮快速收购绿色通道,保证公司优质品牌粮的供应;另一方面运用地理和规模化生产优势,与粮贩竞争,把运输费、规模化效应转化成自己的价格优势,同时还打出淮海人的情怀牌,有效地保证了公司所需原粮的自给。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对稻米原粮的质量把控和稻米可追溯生产,姜国平全部委托农场农业技术中心全权负责,“我们全力负责好粮食自收购、加工及物流方面的质量安全。”淮海有限公司从2008年春全面建立了大米生产全程质量追溯体系,为大米建立起生长档案,对大米生产实行全程跟踪的“户籍管理”制度。
“我种植的400多亩水稻,成熟后就全部通过米厂的车辆拖到厂里烘干收购,让我省去了没有晒场的烦恼,也免除了销售过程中的不少麻烦。”2003年就外出到农村种田的农场种粮大户邵扣根,至今还津津乐道,“背靠龙头企业,让我们到农村种地无后顾之忧。”
到2008年秋季,已经实现了设备更新换代的淮海米业,在农场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区域内除稻谷种子粮外的全部订单收购。随着渠星品牌在市场上打响,公司稻米加工规模的扩张,姜国平紧紧抓住苏垦10多个粮食种植基地整合的优势,在苏垦米业的支持下,把稻米的收购订单延伸到周边临海、新洋、滨淮、白马湖、宝应湖等10多个农场的粮食种植基地,优质原粮供给渠道的拓展和登场稻谷就得到及时且快速收购,也让种田单位的农民腾出手来加紧稻谷收割,为秋播赢得了先机,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2 “闯市场,就要闯上海大都市”
“闯市场,就要闯上海大都市。”名不见经传的姜国平刚接手米厂之时,就把战略发展的眼光瞄准了上海这个大都市。
2002年春,姜国平带领公司一班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大上海进行先期调研。他们来到上海的大米销售超市,买来市场上热销的大米现场蒸煮,在对比中更增添了进军上海的信心。
2003年3月7日,姜国平最终与上海致真大米销售公司签署了协议。可是,为了打进这个市场,其中苦涩的经历令他至今难忘。
一次,姜国平得知原上海粮食系统国字号干部蔡经理下海创办上海致真食品有限公司,想借用老客户情分进行业务往来,结果被对方回绝。但姜国平没有放弃,多次同蔡经理进行业务沟通,对方终于被感动,但对方要求先行考察。可当蔡经理一行看到破旧的厂房、陈旧的设备,又婉言推却了合作。
但姜国平抓住这一次难得的机遇,耐心向客户解释:“我们虽然设备是旧了点,但我们的大米口感好、品质优,农场规模化的生产和八万亩绿色原粮基地保障,我们可以先尝试性合作……”那段时间,姜国平不断往返上海,当面游说,真情终于感动了蔡经理。蔡经理在超市中为“渠星”大米新辟了一个摊位,“渠星”大米“软、甜、绵”的口感,加上“工匠管理”的绿色安全,一下子征服了当地消费者。 上一篇:车用天然气钢瓶定期检验不涂敷是否违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