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让科研之花盛放记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5

专家简介:

王海花,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她致力于高性能高分子化学品、功能化无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研究多年,顺应时势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化工行业向新能源领域的转型研究。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厅局级以上项目7项,项目成果转化14次。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奖励,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作为核心成员,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陕西省专利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获批中国发明专利29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5项专利技术在企业得到成功转化。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文章133篇,其中SCI、EI收录70余篇。曾入选“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

王海花说,对于新世纪的科学研究而言,环保、可持续发展、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是所有领域追求的最终目标,而这其中除了需要环环相扣的技术研发,还绕不开技术和产品的落地应用。

正如她深信的,“技术唯有搬下高阁,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也是因为对这个道理的笃定,王海花重视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工作可见一斑。与化工实业合作,她带领团队开发了系列特种纸用环保型表面处理剂,解决了传统钞票纸力学性能、油墨结合牢度等重大关键问题,使人民币这张国家名片达到国际顶级标准;研制新型环保涂料,致力于绿色环保事业;助力油气开采,她的团队与油田公司合作研制的系列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用肉眼可见的增产数据推动低渗、超低渗油田的发展进程……

“我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研发的产品能造福大众,不损伤人们的健康。”从业多年,王海花牢记初衷,也深刻地意识到时代的多元化、新需求。因此,她并不将自己拘泥在传统化工行业研究的小天地,而是随着不断地学习和发展,投入新能源技术、新型材料器件设计等更为多元化的领域。她认为,围绕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科学研究,让各领域有了相通相融的地方。而利用这样的科学研究,帮助科技型产品在各领域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落地开花,这是她最初坚持的,也是未来要坚守的。

永葆初心 研产结合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秉承着为社会提供有价值产品的原则,技术研发就永不会过时。对王海花来说,不管是前期开展的传统化工研究,还是近年来投身的新能源工作,她都在琢磨一点,那就是“怎样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让更环保化的产品真正地服务社会”。

她注重任何一项研究的产业落地,就连最初选择应用化学专业,也是看重了它与产业化的强相关性。同时她坦言,过去的10年间,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环保性高性能和功能化的高分子复合体系的研究,是环保涂料让她首次实现了用无害产品造福大众的梦想。王海花解释,水性涂料以水为溶剂,虽被贴上环保的标签,但目前市面上部分水性涂料仍添加了少量助溶剂,其亦会有损人体健康。了解并关注到这一点,她与国内涂料行业龙头企业联合,考虑到“要把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从源头上切除,才能真正做到环保安全”,开发出一系列不含任何有机溶剂的涂料。至今,王海花团队已经成功解决了水性涂料硬度、干燥速度、耐水性、光泽度、工艺适应性等行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所研制涂料100%不含溶剂、适用性强,相关产品获得市场的高度评价,全方位增强了环保型产品在涂料界的核心竞争力,还促进了传统型企业向环保型企业的转型升级。

除此之外,她为充实自我,推动更多的技术、产品产业化发展进程,投入更深、更广的研究当中。不论是2008年在陕西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出国深造,还是近年来辗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访学,王海花都为科研成果落地应用做足了准备。在加拿大期间,她高效完成了生物质化学、导电聚合物两个不同方向的产业化项目,一方面通过乙酸法实现了木质素的高效分离和纯化,为不可再生的化石原料找到了部分替代品;另一方面制备出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纸基复合导电材料,极有可能促使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抗静电、电磁屏蔽用塑料包装成为过去式,大幅度缓解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导师沈一丁教授和倪永浩院士的指导下,王海花深切地感受到基础理论研究对科技原始创新的重要性,做技术也好,去促进产业化发展也好,自我的知识储备仍需要不断加强。
上一篇:鱼翔浅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