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焊接操作,大家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电光石火”。但近日在广东省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所(简称“海工所”),《海洋与渔业》记者见到了由该所研发的 VR焊接系列实训系统,一反传统焊接工艺的“火花四溅”,操作员手持器械,对照计算机内的仿真模拟图形,就能实现虚拟现实的焊接技能实训。
“VR智控是我们科研的其中一个方向。”海工所筹备组副组长蒋晓明表示,作为广东省科学院旗下的骨干研究所,海工所定位明确,就是以创新能力建设为主线,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围绕海洋工程装备、港口及海岛、船舶及游艇、海洋环境四大领域布局创新团队及科研项目,在海洋工程装备基础研究以及应用领域为广东省“打造珠江口西岸世界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带”的目标而努力。
响应国家海洋战略打造新型科创基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海工所之所以如此专注海洋工程装备基础研究及应用领域,与其出身背景密不可分。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战略逐渐步入实施阶段。同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出台,明确到202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要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2015年,《中国制造2025》印发,把海洋工程装备确定为我国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也在 2015年,广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新组建广东省科学院,并重点围绕广东的经济产业部署下属科研机构。作为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在广东省的地位向来举足轻重,海洋生产总值连续 23年居全国首位,并逐渐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近年来,广东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广东海洋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
蒋晓明说:“为了响应广东‘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规划布局和配合南海海洋开发战略,省科学院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科技攻关,与珠海市一起共同组建海工所,推动珠海高栏港区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为‘珠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建设添砖加瓦。”
2016年 2月,依托珠海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核心城市的优势,海工所在珠江西岸高栏港区挂牌成立。蒋晓明表示,作为新型科研机构,海工所主要开展海洋工程共性前沿技术研究,希望通过整合科技成果和开展技术资源成果转化孵化,打造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投资孵化的创新型研究平台。
成立孵化公司推动成果转化
经过3年多的努力,如今海工所已设立了职能管理中心、创新研发中心、产业孵化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形成行政、科研、产业、服务四大职能板块,并从广东省海洋产业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了产业、科技、服务和资本四位一体的运营架构。
蒋晓明表示,区别于传统科研院所的做法,在研发阶段,海工所就与产业积极对接,通过调研明确市场需求,并以市场为导向确立科研项目;项目立项后,再组建科研团队,制订总体技术方案,明确研发目标和实施进程,并设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前,海工所正在进行的一个环保无人船项目,就是在调研中了解到,海面漂浮垃圾以及油污的收集处理是海洋环境治理的一大难点,但目前市场缺乏相应的智能化海工产品能解决这一难题,为此,经过详细的调研和科学论证,环保无人船项目正式在海工所立项。
当科研成果出来后,产业孵化中心就登场了,通过对接外部的资源以及资本,快速推动成果转化。“成立孵化公司是海工所在成果转化方面的一大亮点。”蒋晓明表示,海工所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其他机构及企业合作,成立孵化公司,使科研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据悉,为了促进研发,海工所还特别确立了股权激励的方式,通过预留股权的形式确保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孵化公司都将获得相应的股权。
除了孵化公司,通过整体转让科研成果,提供技术支持也是海工所推进成果转化的一种模式。蒋晓明告诉记者,海工所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因此机制比较灵活,除非海工所能自身推进成果转化,否则都会携手其他企业促进成果转化。目前,海工所已经与一家企业达成协议,共同成立了广东希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制造及工业大数据的服务业务,可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包括工厂智能车间设计和实施等整个解决方案。 上一篇:深海工作级液压ROV系统供电设计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